在细胞培养中,污染是导致实验失败的首要因素。避免污染的核心在于严格执行无菌操作、规范环境管理、合理使用试剂并建立监测体系。以下是系统化的防控策略:
一、环境与设备管理
1. 实验室分区与流向
区域 要求
准备区 独立空间,用于培养基配制、耗材灭菌(禁止带入细胞操作间)
缓冲间 更换无菌服、鞋套,进行手部消毒(75%乙醇喷雾)
核心操作区 仅放置超净台、培养箱、显微镜,限制人员流动(建议≤2人同时操作)
2. 超净工作台操作规范
· 紫外消毒:使用前开启紫外灯≥30分钟,关闭后等待10分钟再进入(避免臭氧损伤细胞)
· 气流保护:操作时保持玻璃窗高度在20-25cm(低于安全线会破坏风幕完整性)
· 台面布局:
✅ 清洁区:中央操作区(放置培养皿/瓶)
❌ 污染区:边缘区域(废弃物暂存处,与操作区间隔≥15cm)
二、无菌操作关键技术
1. 个人防护与行为准则
操作环节 规范动作
手部消毒 75%乙醇喷洒手套(操作中每30分钟重复一次)
物品传递 试剂瓶进入超净台前用乙醇喷洒表面,火焰灼烧瓶口(玻璃制品)
移液器使用 吸头避免触碰瓶口内壁,液体沿管壁缓慢加入(防飞溅)
培养瓶开盖 瓶盖内面朝上放置,禁止触碰台面
2. 液体操作防污染技巧
· 培养基/血清解冻:水浴前用封口膜密封管口(防水渗入)
· 抗生素使用:
⚠️ 双刃剑效应:常规培养不建议添加抗生素(掩盖轻微污染,干扰细胞代谢)
✅ 适用场景:原代培养、珍贵细胞系可短期使用(如青霉素50-100 U/mL + 链霉素50-100 μg/mL)
三、试剂与耗材质量控制
1. 关键试剂验证
试剂类型 污染风险 防控措施
血清(FBS) 选择正规厂家,分装过程主要污染,可选择免分装产品
胰酶 细菌内毒素 分装冻存,避免反复冻融
细胞冻存液 DMSO吸湿性导致污染 使用无菌DMSO原液,现配现用
2. 耗材灭菌标准
· 玻璃制品:高压灭菌121℃ × 30分钟(建议独立包装)
· 塑料耗材:
✅ 出厂预灭菌:直接使用(勿提前拆包装)
❌ 重复使用耗材:禁止(如移液管、培养瓶)
四、培养过程监控
1. 污染快速识别表
污染类型 肉眼观察 显微镜特征 确认方法
细菌 培养液24h内变黄/浑浊 大量微小颗粒运动 革兰染色
真菌 漂浮白色菌团 丝状菌丝或酵母样出芽 乳酸酚棉蓝染色
支原体 培养液无变化 细胞间隙黑点样颗粒,细胞变圆脱落 PCR检测(如MycoAlert™)
黑胶虫 培养液轻微浑浊 布朗运动的黑色小点(0.1-0.5μm) 0.22μm过滤排除。目前定义存在争议,仅供参考。
2. 主动监测流程
· 空白对照:每周放置1瓶未接种细胞的培养基(检测试剂污染)
· 定期检测:
· 支原体:每2个月PCR检测一次
· 交叉污染:STR分型(珍贵细胞系)
五、污染应急处理
1. 立即隔离:
· 污染培养物封口后移出操作区
· 超净台用5%过氧乙酸擦拭,紫外消毒2小时
2. 污染源追溯:
· 检查同批次试剂/耗材
· 复核操作记录(重点排查新手操作时段)
3. 细胞抢救:
· 抗生素冲洗法(仅限细菌污染):
用含10×常规浓度抗生素的PBS冲洗细胞3次 → 更换新培养基
· 漂洗过滤法(支原体污染):
细胞胰酶消化 → 0.22μm滤膜过滤 → 重铺培养
⚠️ 必须丢弃的情况:真菌污染、病毒污染、耐药性细菌污染
六、防污染终极清单
✅ **环境管理**
- 每周用0.1%新洁尔灭擦拭地面/台面
- 培养箱水盘加无菌蒸馏水(含0.1%硫酸铜抑菌)
✅ **设备维护**
- CO₂培养箱每月高温灭菌(170℃ × 2小时)
- 生物安全柜每年风速/过滤检测
✅ **细胞操作**
- 冻存细胞复苏后单独培养2周(确认无污染再扩大)
- 不同细胞系操作间隔用乙醇烧灼镊子
✅ **习惯养成**
- 超净台内禁止说话/咳嗽
- 实验记录本不放入操作区
关键总结
细胞培养防污染的本质是将无菌意识转化为肌肉记忆。最有效的措施往往最简单:
1. 空间隔离:严格区分清洁区与污染区;
2. 动作精简:减少手部跨越操作区域;
3. 及时监控:发现异常立即处理(犹豫48小时污染扩散风险增加10倍)。
牢记:超净台不是灭菌柜,而是无菌保护区——你的操作决定它的防护效果。